当了律师是否就具备了闪闪发光的律师思维?
作者: 访问次数:106 时间:2021/01/07

很多人都曾经注意到,优秀律师们身上彷佛都自带一种光芒:他们目光如炬、雷厉风行,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发现问题,能在看似严密的说辞里捕捉到逻辑的漏洞。
在11月28日的青年英才二期课堂,原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Steve Toronto (凃文炫)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律师思维训练体验课。一天的课程下来,许多同学第一次感受到“富有成效的不适”的学习体验,直呼过瘾。
“You teach yourselves law, and I train your mind. There is no answer. There is only a question following a question.”
--The Paper Chase (力争上游),1973
Steve老师介绍,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修理”你的大脑:不断问问题,挑战你的思维,看你有没有把问题想透彻想到位。
未经训练的思维就好比未经打磨的钻石,粗糙、没有光泽。打磨钻石需要专门的工具,而训练律师思维的工具就是“问题”。提问时的讥讽意味一下子点醒你,激起你的斗志;而那些角度刁钻的问题又像是锋利的锉刀,把你的思维打磨出更多面,激发出更多的思考,直至其熠熠生辉。
我们懂得比他们多……
经验比他们多……
在专业领域方面懂得多……
节省了客户的时间……
比客户懂法条……
能用法官懂的语言来沟通……
你哪些方面比他们懂得多?懂得多就有价值吗?什么经验呢?你懂的比行业专家多吗?
同学们原本滔滔不绝的陈述被频频打断。他们在一系列“夺命追问”中被迫重新调整思路,不断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回应老师咄咄逼人的问题。
经过数十个回合,同学们的思维和视角变得更加灵敏和开放。而在被质疑挑战的众多回答中,“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几轮“思维风暴”过后,同学们集体观看了一个趣味视频。由于初始问题的设置,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与问题相关的事实上,而忽略了虽然不与设置问题直接关联却可能是提出解决方案所需要关注的重要信息。
同学们领悟到,如何问好问题对于发现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Steve老师化身模拟案例中的“凃总”,要求同学们根据案例中的背景信息,找出最关键的三个问题,还要在短短3分钟的展示环节打动“凃总”。此时,“凃总”又拿出了苏格拉底的谈话利器,以看似直白率性的不断发问,试图敲断同学们原本思考周详的逻辑链条。
在这样的持续“逼迫”下,更多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性和相关事实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感到要突破自己想象力的极限了:一次次似乎接近真相,又一次次求而不得。
Steve 老师在演练复盘中提到,80% 的律师工作环境中,客户既不会用专业的法律语言和逻辑来与你沟通,也不会给你很长的交谈时间。因此,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引客户,律师说出的前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 要打开脑洞,接受更多可能性
· 先问一些大范围的问题,再缩小范围
· 排除一切不可能后,留下的那个答案
无论多奇怪也要接受
· 所处的角色不同,视角也不同
· 对于回答的理解会因人而异
· 事实信息有时也会mislead
· 需要在获得一定事实基础上不断修正后续的问题
· 保留你所知道的,但不能假设你所不知道的
· 工作中的材料清单不能代表完全的事实
Steve老师提到,由于律师思维的独特性和价值,你说出和写下的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正如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所说,“Words matter”。
在Steve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着手练习如何对概念进行简写、如何让事实性介绍变得简约。同学们发现,语言的问题,首先是认知和思维的问题。提炼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和关键事实之后,才是语言的简写和优化。当思维清晰了,语言随之变得简明流畅。
Steve老师对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大为赞赏。他鼓励同学们在律师生涯中,始终实事求是,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