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赵化律师      
手机:15607149333(微信同号)          
           13554534288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1号2008新长江广场C座704室(手机地图导航:2008新长江广场)(公交、地铁2、7号线“螃蟹岬”站即是)
友情提示:本律师不坐班,为方便接待您,来之前请您电话预约,谢谢!

地铁路线
:乘  或至“螃蟹岬”站B出口即到
公交路线一、乘15、34、43、511、573、576、586、777、717、729、811、543、584、606至“中山路螃蟹岬”站下车即到
                二、乘802、215至“友谊大道沙湖”站下车,步行100米至“2008新长江广场”即到

 

您的位置:武汉遗产继承纠纷律师网 > 律师文集
劳灾补偿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关系
作者:    访问次数:171    时间:2021/01/08
    一、异同之比较
    劳工执行职务遭受意外事故,依其情形,一方面得依侵权行为法之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另一方面得依劳保条例之规定,请求保险给付,已如上述。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与劳保给付,在基本思想、构成要件及给付内容方面,均有不同,分别述之如下:
    (一)基本思想
    傥权行为之损害赔偿系以分配的正义为其指导原则,其基本思想在于填补损害,使被害人能够回复损害发生前之原状;反之,劳灾补偿系以维护劳动者之生存权为其基本哲学,旨在保障劳工最低必要之生活。
    (二)成立要件
    侵权行为之成立,须以加害人具有过失为要件,被害人对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与有过失者,法院得减免其得请求之损害赔偿。反之,于劳灾补偿,意外事故之发生,雇主或其他加害人是否具有过失,在所不问。纵被害人对意外事故之发生具有过失(甚至重大过失),亦可请领全部劳保给付,过失相抵无适用之余地。
    (三)给付内容
    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基本思想在于填补被害人之损害。故其得请求者,除人身损害外,尚兼及物之损害,损害赔偿之范围则包括所受损害及所失利益。生命、身体或健康遭受侵害者,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慰抚金)。反之,于劳灾补偿,则仅限于人身伤害,其给付金额且有限制。一般言之,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数额多高于劳灾补偿。依照劳保局一九七八年统计资料,一九七七年全年残废件数共为四千一百八十三件(包括普通及职业灾害残废),其给付金额合计一亿三千二百五十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三元,平均每人残废给付金额仅三万一千六百余元。又根据一九七八年统计资料,关于职业灾害死亡给付之遗届津贴,平均为十二点四万余元(内职业病死亡平均为十一点九万余元),显属偏低。其主要理由之一,系雇主为了减轻负担,多将投保工资尽量压低,以多报少。残废及死亡给付金额如此偏低,是否足以维持劳工个人或其家属之最低生活,实有疑问。
    二、基本解决类型
    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与劳灾补偿之差异,已如上述。关于二者之关系,各国规定不同,深受劳灾补偿制度之结构、给付水准、工会运动、社会哲学及经济发展程度之影响。归纳言之,计有四个基本类型:0以劳灾补偿取代使权责任;0选择;0兼得;0补充。以下分别述之:
    (-)vX劳灾补偿取代侵权责任
    所谓以劳灾补偿取代侵权责任者‘‘1 (relieving the tortfeasor),系指遭受意外伤害之劳工,仅能请求劳灾补偿,而不能依侵权行为之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惟侵权责任之排除,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易言之,即侵权行为责任之排除,仅适用于特定人(雇主或受雇于同一雇主之人)、特定事故类型(意外事故、职业病或上下班交通事故)、特定损害(通常限于人身损害)及特定意外事故发生原因(通常限于轻过失)。采此制度之国家有而德、法国、瑞士、南非、挪威等国。
    以劳灾补偿取代侵权责任之制度,甚具特色,其中德国(而德)立法例最称典型,特略为介绍。(2J
    按德国劳灾补偿制度系于国家保险条例( Reichver-sicherungsordimg)设其规定,称为法定伤害保险(Cesetzliche Un-fallversicherung,简称GUV),目前系由五十三个雇主同业公会(Berufsgenossenschaft)最办,具有公法人之资格,受国家之监督凸其资金系由加人公会之各企业按其支付工资数额之一定百分比及该企业之危险率(Cefahnarif)分担之。此项伤害保险系建立
在“由保险保护取代侵权责任”之思想上(Hafiungsersetumgdurch Versicherungschutz).
    依德国国家保险条例第六三六条规定,因劳动灾害而受损害者,仅得请领伤害保险给付,不得向雇主依侵权行为法之规定请求损害赔偿。此项对雇主责任优遇原则(Ptinzip der Haf-tungsprivileg),对其他受雇人亦有适用余地。易言之,即劳动灾害系由受雇于同一企业之其他受雇人于执行职务之际所肇致者,被害人亦仅能请领伤害保险给付,而不得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
    伤害保险之保险人于为保险给付后,对于加害人之求偿权,因加害人而不同:0对雇主或其他受雇人,以其对伤害之发生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者为限,保险人有求偿权,惟得依其衡量放弃之。O对其他第三人,倘其对伤害之发生依一般侵权行为之规定,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即有求偿权印
    在此种“以保险保护取代侵权责任”之制度下,劳工得到之保险给付,通常低于侵权行为法所得请求之损害赔偿,尤其是关于非财产上损害之慰抚金,被害人不得请求,最属不利。因此发生一项疑问:此项制度存在之依据何茌7…依学者之研究,其理由有三:O雇主出资在财政上支持伤害保险制度。O被害人依侵权行为法不能请求损害赔偿;或虽能请求,但因过失相抵仅能获得微少之赔偿时,被害人仍得请领伤害保险给付,因此,不得以其所得请领之保险给付较少,作为批评现行制度之理由。O此项制度可以减少诉讼,避免劳资争议,符合促进劳资和谐之社会政策。(1 1德国宪法法院在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日一项重要判决中,曾明白表示此项对雇主及其他受雇人责任优遇之规定,尚不违反基本法(GⅢndgesetz),其主要理由系目前德国法院计算保险给付,系采所谓的“抽象损害计算原则”(Cnmdsatz der abstrakten Schadensherechmmg),劳工实际所得之数额,较诸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并无显著减少。
    (二)选择
    选择者( election),系指被害人仅得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与劳灾补偿之间,选择其一。此项制度表面上似属妥当,实则对于劳工甚为不利。盖侵权行为损害赔偿数额虽较多,但须经过漫长之诉讼;劳灾补偿数额虽较少,但确实可靠。劳工遭受伤害,急需救助以渡难关,故常被迫舍弃前者,面选择后者也D其次,选择权行使之期间、撤回等问题,在实务上亦滋困难。由是可知,选择主义诚非良制。英国及其他荚联邦国家,曾一度采此制度,今则业已废止,良有以也。
    (三)兼得
    兼得者(CLUmdation),系指被害人对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及劳灾补偿樗并为请求而保有之。采此制度之国家甚少,其最主要者,英国面已,但亦受有限制。依一九四八年实施之国民保